2025年8月6日凌晨,英伟达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,再次强调其GPU芯片不存在后门、终止开关及监控软件,回应此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约谈要求。此次声明是英伟达继7月31日被中国监管部门质询后的第二次公开表态,试图平息由H20芯片安全争议引发的市场震荡。
英伟达在声明中提出三大立场:
技术原则:硬编码的“终止开关”或后门会破坏芯片整体安全性,为黑客制造攻击入口,且违反全球网络安全设计准则。公司以30年芯片研发经验强调,安全应通过“深度防御”策略(多重保障机制)实现,而非植入单点控制功能。
历史教训:援引1993年美国Clipper芯片项目的失败案例,指出政府强制后门最终因安全漏洞和公众信任崩塌被弃用,证明此类设计“本质上不可行”。
行业风险:在医疗设备(如CT扫描仪)、金融系统、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,硬件级远程控制可能导致灾难性故障,远超“防止误用”的初衷。
此次争议源于2025年7月31日中国网信办的约谈。监管部门依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法规,要求英伟达提交H20芯片的技术证明,说明其是否嵌入美国《芯片安全法案》强制要求的“追踪定位”及“远程关闭”功能。
H20芯片的特殊性:作为专为中国设计的“特供版”AI芯片,H20性能仅为旗舰H100的15%-30%,但被曝存在数据回传至新加坡服务器、美国可实时访问的漏洞,违反中国数据本地化存储法规。
市场冲击:约谈导致英伟达70万片库存滞销,30万追加订单搁置,市值单日蒸发约7615亿元人民币。中国四大云服务商(字节跳动、阿里、腾讯、百度)占H20需求的80%,若禁售将造成168亿美元供应缺口。
英伟达的声明未能完全消除市场疑虑,反而催化了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:
国产芯片崛起:华为昇腾910B性能达H20的85%,成本低33%,获中国移动191亿订单;寒武纪等厂商份额从14%跃升至23%,政策要求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采购比例达86%。
生态突破:华为MindSpore框架实现与CUDA生态80%兼容性,降低用户迁移门槛。
全球产业链重构:业内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突破40%,进口芯片或需通过“白盒检测”(源代码级审查)。
英伟达深陷两难:遵守美国法案则违反中国法律,妥协中国审查则面临美国制裁。CEO黄仁勋虽强调“中国市场不可替代”(占全球AI需求40%),但地缘冲突已迫使企业重新评估技术依赖风险。
人民日报评论曾尖锐比喻:“如同家里装了智能锁,却被别人留了万能钥匙”。
这场芯片安全博弈的终局,或将验证一个残酷法则:当技术成为大国博弈的武器,唯有自主创新能拆解悬顶之剑。英伟达的抉择,不仅关乎百亿订单,更决定其能否在4万亿美元市值的光环下,守住“全球算力基石”的信任标签。